尊敬的谢伏瞻院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庆祝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暨“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使命和担当”学术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社会学所四十华诞致以热烈的祝贺,向社会学所全体同仁和在座各位来宾致以新年的良好祝愿!
在现代社会科学体系中,社会学是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和揭示社会运行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问,它以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分析和处理社会矛盾、面对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为宗旨和使命,对于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在中国的社会变革中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学发展经历了曲折的不平凡的道路。在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征程中,得到了恢复重建和快速发展。社会学的学科队伍迅速壮大,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学科发展深入推进,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健全,研究内容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是中国社会学在改革开放伊始得以恢复后最早成立起来的学术机构,是中国最顶级的社会学研究机构。建所40年来,开拓奋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辉煌业绩和巨大进步。经过费孝通教授、陆学艺教授、景天魁教授、李培林教授和陈光金教授等为代表的几代社会学所同仁的艰苦努力,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学术水平显著提升,产生了一大批富有价值、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大量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专业人才,与国内外社会学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联系,不仅把社会学所建设成享誉中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级研究机构,而且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你们不愧为中国社会学界推动社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排头兵、领军者。我们为你们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进步感到十分欣慰和鼓舞。
我本人长期主要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在实践中深知没有社会学知识很难做好经济工作,所以也一直重视社会理论和政策研究。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的时候,我就参加研究制定国家国民经济第六个五年计划,党中央决定将社会发展纳入国家计划,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名称由以往的国民经济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直沿用至今。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研究社会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与社会学界结缘也由来已久。1993年在国家计委工作时,我就受时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袁方同志委托,成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会并担任首任会长,邀请和组织社会学界陆学艺、李培林等专家和实际部门社会工作者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服务的重要研究成果和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2011年,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应北京师范大学党政领导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社会治理智库和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探索在高校建设新型智库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这些年来,我们在智库建设和社会学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开展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社会工作实践中,使我不断加深对社会学建设的认知和感情,越来越感到研究和推进社会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在从事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研究工作中,我最先关注的是费孝通教授的研究课题和理论文章,特别是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道路以及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都对我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30多年来,我先后与何建章教授、陆学艺教授、景天魁教授、李培林教授和陈光金教授等历任社会学所领导和李培林、李强、李友梅等全国社会学会会领导有着很多的合作交流。在陆学艺教授、李培林教授、李强教授等社会学界专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2012年10月,我组织撰写《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学科建设的建议》,2014年我又组织撰写《关于改革学科建制和提高社会学地位的建议》,都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批示,推进了我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我们还与社会学所一起联合举办了“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合作开展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我还邀请李培林同志担任我们院社会治理智库的首席专家,为我们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实际上,我们与社会学所的合作只是社会学所在学术界所作贡献的一瞥。在多年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受到社会学所历任领导和许多知名专家都富有报国的情怀、渊博的知识、创新的精神、友善的态度和广阔的胸襟。相信在座的社会学界同仁都会与我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界面临的重大使命,是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合力构建、发展和繁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以更好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国家,并有效提升我国的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植根于中国广袤大地和基本国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善于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借鉴国外社会学有益成果。特别重要的是,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理念,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做学问,推动建设人民向往的美好社会。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使命和担当”。这个主题很好。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和实践是社会学发展的沃土和源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中国社会学创新发展和繁荣进步提供着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新时代新特征、深入研究新时代新问题、及时总结新时代新经验,科学提出新时代新见解。除了观察、研究和总结新时代社会现代化建设一般趋势之外,更要关注不断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进入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及其对社会学发展的深刻影响。相信社会学界同仁在新的时代,一定能够为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积极为国家和人民述学立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在研究和破解各类社会发展的难题中,中国社会学界一定能够大有作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也必定能够继续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
我希望,这次社会学研究所建所四十年庆祝活动,不仅是回顾过去的艰辛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更是为合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进一步增进社会学界共识,凝心聚力,携手奋进。我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也非常愿意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共同助推中国特色社会学大繁荣大发展。我也愿意与社会学界朋友们一起,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和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余生的智慧与力量。
最后,祝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越办越好!祝这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