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党群动态

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发布时间:2021-03-30 来源:  查看次数:

  2021年3月19日,为落实学校《关于学部院系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教工党支部支委会委员、综合办公室主任、组织员等参加学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社会学教工党支部书记萧放作重点解读,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主持会议。

  萧放认为,《方案》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义重大。他强调,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方案》首先明确了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特别强调为党树人、为国树人,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的根本,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方案》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他强调,《方案》围绕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高校分类评价,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改进学科评估,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改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评价。他认为,提质增效是“破五唯”追求的根本目标,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要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二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加强过程性评价,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三是个人评价与团体评价的关系。科研评价要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四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五是一般成果与重大突破的关系。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六是德智体美劳的关系。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赵秋雁认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方案》是国家在新发展阶段发展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具有科学性、富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强。萧放教授解读全面、系统、深刻。她强调,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带头学习贯彻《方案》精神,深刻理解其重大指导意义,各党支部书记、各系主任要进一步组织各支部、各系学习《方案》精神,做到全员覆盖,人人知晓。特别是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结合中社院工作实际,推动落实好有关工作。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中社院实际加强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落实,服务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